从“一箭五星”到“一箭八星”看四川资阳如何打造中国商业航天新标杆
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杨颜铭
1月20日,谷神星一号(遥十六)运载火箭顺利升空,将5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。这是四川“资阳造”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腾飞,“飞天梦”的种子正式生根开花。
两个月后,3月17日16时07分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第二枚“资阳造”谷神星一号(遥十)运载火箭成功发射,实现“一箭八星”。这是四川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又一里程碑。
短短两个月内两次成功发射,不仅刷新了四川民营航天的新纪录,彰显了“四川智造”的技术实力,更凸显了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的迅猛发展态势,正加速崛起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一极。
进阶跨越:从“0到1”到“1到N”
从一箭五星到一箭八星,是量的积累引发质的飞跃,实现了民营商业航天运载能力的进阶式跨越。
记者了解到,此次发射的谷神星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将云遥一号55-60星、中科卫星06星、07星共8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。
据星河动力资阳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谷神星一号”为四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,箭体直径1.4m,箭长约20m,起飞质量约33吨。采用了总体动力联合优化、控制测量一体化、取消滚控、垂直自瞄准等创新设计,具有发射成本低、飞行可靠性高、准备周期短、保障依托少等特点,主要满足低轨微小卫星零散发射和星座补网的市场需求。
此次发射的云遥一号55-60星配置了GNSS掩星载荷,能够获取大气层的温度、湿度、压力等信息,在气象观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,将为天气预报、气候监测、空间天气预警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。而中科卫星06、07星均配置了多光谱相机载荷,能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,能为农业、林业、资源环境、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更加精准、高效的遥感数据服务。
截至今日,谷神星一号已成功完成17次发射,将7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,是民营航天领域发射次数蕞多,发射卫星数量蕞多,成功率蕞高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。同时,这也是位于资阳“星河动力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”生产的第二发商业运载火箭。
目前,在该基地内,第三枚“谷神星一号”火箭正在总装车间加紧推进,预计今年将下线枚火箭。
据透露,星河动力还在规划建设“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”项目,主要建设中型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。通过项目建设,能够满足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总装、总测、部装及测试需要,为实现年产24发谷神星二号固体运载火箭能力提供厂房及配套设施保障。
产业生态:“运载火箭+电磁发射”双引擎
首枚“一箭五星”开启探索序章,点燃希望火种;第二枚“一箭八星”惊艳亮相,大幅拓展征途版图,一步一个脚印。
这背后,是资阳精心培育产业的智慧与决心。政府宛如一位贴心领航员,出台政策、引入资金,为星河动力等企业搭建逐梦舞台;企业则化身巧手工匠,在研发、制造间精雕细琢,从车间到发射场,处处凝聚心血。
不仅是星河动力,资阳还积极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等“国家队”开展深入合作。2023年9月,资阳与航天三院共建“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”,这也是全省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的新型研发机构,聚焦电磁发射技术攻关,采用“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+运载火箭”技术路线,可实现发射次数成倍增加、发射成本大幅下降,三月底将开始正式进行相关的试验任务。
如今,产业链条初现雏形,上下游联动,如紧密咬合的齿轮飞速运转,新材料、新技术应运而生,更有电磁发射技术全面助力,将开辟全新“星际航道”,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近期,资阳还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工作,再次明确将准确把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,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、成渝双圈建设等重大机遇,围绕突破运载、形成集群,着力构建“运载火箭+电磁发射”特色鲜明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,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、部门配合和要素保障,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。
从“四川造”火箭首飞,到“一箭八星”再创纪录,资阳正以“航天速度”书写商业航天新篇章。这座川中小城的突围,不仅是技术与产业的胜利,更是四川抢占商业航天战略高地的关键一步。未来,随着电磁发射技术落地和产业集群深化,资阳还将书写更多太空传奇,为成渝地区乃至中国航天强国战略注入新动能。(供图:星河动力公司王衡)
本网(平台)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